汉语言文章学习与考前复习内容难点与要点点拨 |
|
伴您休闲网职场频道 时间:2005-06-19 21:49:10 来源:网友上传 |
|
|
|
|
|
|
|
      全文并没有讲大道理,而是用一个又一个生动,形象的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传说来说明问题,这些都能表达作者的特定思想,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形象性,文章创造了奇丽怪异的艺术境界,具有极强的感染力。
      分析《劝学》的语言特色: 旁征博引,表现出作者丰富的学问,常用哲理性格言,智慧价值很高。句式整齐,节奏明快,富于音乐性。语言浅易而生动,行文流畅而富有气势,显示了语言运用的较高技巧,文章采用了长短句并用,对偶排比句兼行的句式,把相关的和相对的内容,用或对称或错落的句式在和谐的音乐中表达出来。
      比如“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”,以长短句相间,又如“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”,采用了整齐的对偶句,文章中还将大量的对偶句连属,构成了排比句。
      这种句式的运用,具有或错落有致,或整齐划一的形式美,又有匀称流畅,节奏顿挫,易于上口的音乐美,同时,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还增加了文章的气势,另外,本篇在文字上,浅显朴实,如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,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”,说理晓畅自然而又形象生动。艺术性较高。
      分析《五蠹》中‘守株待兔’这则寓言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: 用这个故事说明把偶然当必然,作者用以讽刺那些食古不化的论调,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批判儒家所称颂的先王之道和仁义学说。
      分析《五蠹》的论证风格: 是韩非子论证法治的重要文章,文章从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角度,论证了实行法治的必要性,世异则事异,事异则备变。时代不同,治国的方法必然不同,以守株待兔的寓言,讽刺了那些法古的论调,严厉批判儒家所称颂的先王之道和仁义学说。
      要实行法治,韩非认为必须消除社会上五种有害的能力,这就是文章的作意。作者运用形象,生动,深刻的说理为峻切的文章增添了不少的理趣,是寓言的经典之作。此文代表了先秦证论散文的最高成就。
      《离骚》一词古来有多少种解释: 《离骚》是屈原的代表作,据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云:离骚者,犹离忧也,以忧释骚,而未解离字;班固《离骚赞序》云:离犹遭也,骚别也,骚愁也,盖以离作罹,因解作为遭;王逸《楚辞章句》云:离别也,骚愁也。
      今人游国恩在《屈原作品介绍》云:我以为《离骚》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,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,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,或即同实而异名,所以牢愁、牢骚与离骚三个名词在音韵上是双声叠韵的关系,可以相互通转,那么离骚二字可能又有牢骚不平的意思,这样说来,离骚二字是不应该拆开来讲的,此说可供研究时参考,《离骚》多数人认为是怀王末年屈原遭谗见时所作。
      离骚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是如何衔接起来的? 两部分在写法上虽异,但在内容上却是密切相通的,前半部分叙述诗人在人世间的现实遭遇,展现的是诗人理想的破灭,是直接抒情,后半部分则驰情入幻,进入了神话传说构成的神奇世界,宣泄了诗人内心的苦闷,是浪漫主义手法。由于女媭的出现,使前后二部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整体。
      通过女媭的骂,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矛盾和斗争,再引起作者要求证,通过上天、求女、重华陈词,结果,上天、求女皆失败,最后诗人无法割舍掉对故国的深情,投汩罗江自尽。虽然前后是二种笔法,但感觉很自然。
      离骚的艺术成就:《离骚》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。成就如下:首先,突破了《诗经》既有的“比兴”手法,开辟了香草美人的新典范,在屈原笔下,花鸟虫兽、日月风雷、仙灵神鬼、历史传说、神话故事,都成了诗人展示内心世界的意象,云蒸霞蔚,新奇瑰丽。
      其次,《离骚》具有鲜明的楚地特色,楚方言的字大量运用,说明楚辞是用楚地人民口语写的;最后,作者中还含有不少散文化的句式,大量运用了之、乎、者、也等语助词,打破了《诗经》四言为主的句法形式,创造了舒卷自如的新诗体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4
(本文已被浏览 6252 次)
|
|
|
|
| | | |
|